雷氏夾測定儀作為一種常用的建筑材料檢測設備,主要用于評估水泥的體積穩(wěn)定性,即通過測量水泥試件在沸煮前后雷氏夾兩指針間的距離變化來判斷水泥的安定性。正確的讀取雷氏夾測定儀的數(shù)值是確保測試結果準確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將詳細介紹雷氏夾測定儀的讀數(shù)方法,包括彈性要求檢驗、膨脹值測定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旨在為從事水泥性能檢測的專業(yè)人員提供詳實的操作指南。
一、雷氏夾彈性要求檢驗的讀數(shù)方法
步驟一:設備準備與設置
1、檢查設備:確保雷氏夾測定儀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各部件無損壞,標尺刻度清晰可見,指針靈活無卡滯。
2、固定雷氏夾:將雷氏夾的一個指針根部用測定儀上的弦線(或玄線,此處指同一種細線)牢固固定,確保指針能夠自由擺動。
步驟二:加載砝碼與讀數(shù)
1、掛載砝碼:在另一個指針根部懸掛300克的標準砝碼。注意砝碼懸掛應平穩(wěn),不應對雷氏夾產(chǎn)生額外側向力。
2、觀測與讀數(shù):觀察指針在重力作用下的偏轉情況,并在測定儀左側標尺上精確讀取指針尖端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應小于或等于10毫米,以滿足雷氏夾的彈性要求。記錄讀數(shù)并對比標準值,判斷雷氏夾是否合格。
二、膨脹值測定的讀數(shù)方法
步驟一:沸煮前初始讀數(shù)
1、制備試件:按照GB1346-89等相關標準,制備標準稠度的水泥凈漿,填滿雷氏環(huán)模,按照規(guī)定條件進行養(yǎng)護。
2、初始測量:將養(yǎng)護好的試件連同雷氏夾一起放入沸煮箱中沸煮前,先在室溫下進行初始讀數(shù)。將雷氏夾平放在墊塊上,保持指針朝上,確保兩指針與墊塊表面無接觸。在上端標尺上精確讀取兩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記錄至0.5毫米。
步驟二:沸煮后最終讀數(shù)
1、沸煮處理:按照標準要求調整沸煮箱水位,確保在整個煮沸過程中無需中途添水。將試件在沸水中煮沸規(guī)定時間(通常為3小時)。
2、冷卻與測量:取出沸煮后的試件,迅速冷卻至室溫(避免冷凝水影響讀數(shù))。再次將雷氏夾平放在墊塊上,保持指針朝上,避免試件晃動,然后在上端標尺上精確讀取兩指針尖端間的距離(B),同樣記錄至0.5毫米。
步驟三:計算膨脹值
1、計算膨脹率:依據(jù)GB1346-89標準公式,計算試件在沸煮后的膨脹率(ΔL):
其中,A為沸煮前兩指針尖端間的距離,B為沸煮后兩指針尖端間的距離。
三、注意事項
環(huán)境條件:所有讀數(shù)操作應在恒定的實驗室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進行,避免環(huán)境因素影響試件尺寸變化。
1、讀數(shù)精度:使用放大鏡或輔助工具提高讀數(shù)精度,尤其在讀取毫米以下數(shù)值時,避免人為誤差。
2、試件處理:在搬運和測量過程中,要避免試件遭受機械沖擊或過快冷卻導致的內部應力變化,影響測量結果。
3、設備校準:定期對雷氏夾測定儀進行校準,確保標尺刻度準確,指針無偏斜,砝碼重量精確。
4、記錄與復核:詳細記錄每次測量的原始數(shù)據(jù),包括沸煮前、沸煮后的讀數(shù)以及計算得出的膨脹率。必要時進行復核測量,確保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總結來說,雷氏夾測定儀的讀數(shù)值涉及彈性要求檢驗和膨脹值測定兩個方面。彈性要求檢驗主要是通過掛載標準砝碼后讀取指針間距,判斷雷氏夾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膨脹值測定則需在沸煮前后分別讀取指針間距,計算試件的膨脹率以評價水泥的體積穩(wěn)定性。在實際操作中,遵循標準程序,注重細節(jié)控制,確保讀數(shù)準確,是獲得可靠雷氏夾試驗結果的關鍵。
下一篇:恒溫水浴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