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儀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自動比較樣板與被檢品之間的顏色差異,輸出CIE-LAB三組數據與比色后的ΔE ,ΔL, Δa, Δb四組色差數據。在操作過程中,我們如何進行色差的控制呢?
色差是注塑中常見的缺陷,色差影響因素眾多,涉及原料樹脂、色母、色母同原料的混合、注塑工藝、注塑機等,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我們一般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色差的控制。
1.消除注塑機及模具因素的影響
要選擇與注塑主品容量相當的注塑機,如果注塑機存在物料死角等問題,可以更換設備。對于模具澆注系統(tǒng)、排氣槽等造成色差的,可通過相應部分模具的維修模來解決。必須首先解決好注塑機及模具問題才可以組織生產,以削減問題的復雜性。
2.減少料筒溫度對色差的影響
生產中常常會遇到因某個加熱圈損壞失效,或是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造成料筒溫度劇烈變化從而產生色差。這類原因產生的色差很容易判定,一般加熱圈損壞失效產生色差的同時會伴隨著塑化不均現象,而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常伴隨著產品氣斑、嚴重變色甚至焦化現象。因此生產中需經常檢查加熱部分,發(fā)現加熱部分損壞或失控時及時更換維修,以減少這類色差產生幾率。
3.掌握料筒溫度、色母量對產品顏色變化的影響
在進行色差調整前還必須知道產品顏色隨溫度、色母量變化的趨勢。不同色母隨生產的溫度或色母量的改變,其產品顏色變化規(guī)律是不同的。可通過試色過程來確定其變化規(guī)律。除非已知道這種色母顏色的變化規(guī)律,否則不可能很快地調好色差。?
4.消除原料樹脂、色母的影響
控制原材料是徹底解決色差的關鍵。因此,尤其是生產淺色制品時,不能忽視原料樹脂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對制品色澤波動帶來的明顯影響。鑒于大多數注塑生產廠家本身并不生產塑料母料或色母,這樣,可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生產管理和原材料檢驗上。即加強原材料入庫的檢驗;生產中同一產品盡可能采用同一廠家、同一牌號母料、色母生產;對于色母,我們在批量生產前要進行抽檢試色,既要同上次校對,又要在本次中比較,如果顏色相差不大,可認為合格,如同批次色母有輕微色差,可將色母重新混合后再使用,以減少色母本身混合不均造成的色差。
5.減少注塑工藝調整時的影響
非色差原因需調整注塑工藝參數時,盡可能不改變注塑溫度、背壓、注塑周期及色母加入量,調整同時還需觀察工藝參數改變對色澤的影響,如發(fā)現色差應及時調整。盡可能避免使用高注射速度、高背壓等引起強剪切作用的注塑工藝,防止因局部過熱或熱分解等因素造成的色差。嚴格控制料筒各加熱段溫度,特別是噴嘴和緊靠噴嘴的加熱部分。
儀器網-專業(yè)分析儀器服務平臺,實驗室儀器設備交易網,儀器行業(yè)專業(yè)網絡宣傳媒體。
相關熱詞:
等離子清洗機,反應釜,旋轉蒸發(fā)儀,高精度溫濕度計,露點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價格,霉菌試驗箱,跌落試驗臺,離子色譜儀價格,噪聲計,高壓滅菌器,集菌儀,接地電阻測試儀型號,柱溫箱,旋渦混合儀,電熱套,場強儀萬能材料試驗機價格,洗瓶機,勻漿機,耐候試驗箱,熔融指數儀,透射電子顯微鏡。
色彩色差儀是量化色彩現象,建立色彩標準,改善產品外觀,顏色品管控制,進而進行電腦配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色彩色差儀種類,品牌較多,選擇方法大約為:
1.根據自身要求選擇“色差計”還是“分光光度測色儀”。單純色差計的精確度比較低,而且功能也只相當于正常的色彩色差儀的10%。分光測色儀可以模擬多種光源,而色差儀一般只有一種或多兩種。(從測量精度的角度考慮,建議選分光光度測色儀。)
2.“分光光度測色儀”又分為“0/45度”和“d/8度積分球”兩種測量觀察方式,“0/45度”只能用來測平滑的表面,而且不能用于電腦配色?!癲/8度積分球式”可以用來測量各種表面,可以用于電腦配色。還要考慮有沒有消除鏡面反射,和包含鏡面反射的測量模式。(刀片表面為非平滑表面,建議選d/8度積分球觀察方式。)
3.各種“d/8度積分球”測色儀也有區(qū)別:比如“雙光束測量原理”還是“單光束測量原理”。雙光束儀器有兩個光柵和兩個檢測器。測量時光源只閃一次,同樣測樣品和參比白。這樣就克服了系統(tǒng)變化所帶來的誤差,測量數據的精度非常高。只是儀器成本高。
光源,也是選擇重要依據:考慮的應該是光源的穩(wěn)定性,光源定向性,壽命以及終獲得的光譜曲線的有效性。常用的兩種光源:鹵素石英鎢絲燈及氙燈兩種。目前技術來說選鎢絲燈合理一些。積分球,好的積分球整體均由穩(wěn)定、耐用的高反射材料制成,耐老化、不會變色,也不存在內層剝落的問題。
4.整體產品的配套性
在評價分光計的性能時,不能只評價單一指標,而應全面考慮,包括儀器的可靠性,重復性,光路設計的合理性,穩(wěn)固性,用戶界面的友好性,技術支持和服務等。
色差是指兩種顏色的差異,即色調、飽和度和亮度這三者綜合的差異。為了達到顧客滿意避免色差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色差儀,把色彩管理做到最完美。
1、色差儀調色方面的測量
當客戶拿到一個樣品時,需要完美再現樣品相同的顏色,就需要反復的大樣確認,早期的色彩管理是靠人眼比較所打出的小樣和標準樣品之間的差別,但這個差別不是肉眼所能察覺的或者看起來非常不明顯,就把工藝交給車間生產。這樣的方式主觀意識太強烈,不是每一個人的看法和視覺效果都是一樣的,受外部因素影響太大。所以人們在現代管理色彩應用色差儀配合電腦系統(tǒng),用色差儀參與調色的最大好處是能根據色差儀提供的數據,來修正配方,能更快更準確的完成配色的任務。
2、色差儀在質量控制中的作用
當配方確定好以后,投入生產,由于生產中諸多因素的變化,批量的產品可能出現顏色偏差,這樣,必須在生產中經常用色差儀測量顏色偏差,來調整生產工藝,以達到產品顏色的一致性。
3、量傳方面
現在的客戶一般提供色卡或樣品,這樣再和用戶簽訂合同的時候,盡量要保存實物作為標準,再高檔的色差儀,根據實際環(huán)境也有偏差,國家的顏色基準都是用標準白板和色板作的基準,而不是以儀器作的基準。
常見問題:一客戶提供給廠家一套顏色坐標,沒有提供標準樣品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搞清楚客戶提供的色坐標是在哪個顏色空間測量的,還有照明條件,光源類型,不同的色坐標空間,色差儀測得的數值相差很大,并且沒有可比性,同一顏色空間的下,照明條件不同,色品坐標也相差比較大,但色差比較小。
解決建議:讓客戶提供標準樣品,用標準樣品來和用戶量傳,用標準樣品作基準,控制色差,一般測量和樣品都是在CIE1976的標準空間下進行的,一定要根據用戶的色坐標空間來確定當前色差儀器的色坐標空間所有的儀器,包括分光類的色差儀,都是用標準白板作的基準來調整色差儀器,當色差儀器使用一段時間后,一定要用隨機帶的標準白板重新標定儀器,達到最高的測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