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以下簡稱儀器),系指從單色器發(fā)出的單色光經光束開關(斬光器)分成為樣品和參比兩條光束結構的儀器。
它能消除光源不穩(wěn)和放大器增益變化的影響,并能自動記錄和掃描物質的吸收光譜圖。
儀器在開機后通常會做一些自檢,但仍應按本規(guī)程進行檢定。儀器的波長范圍包括195~800nm,狹縫為0.1~5nm可調。
工作原理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質分子對紫外可見光譜區(qū)的輻射的吸收來進行分析的一種儀器分析方法。
這種分子吸收光譜產生于價電子能級的躍遷,它廣泛用于無機和有機物質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一一比耳定律(Lambet-Beer)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俗稱光吸收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據(jù)和基礎。
當入射光波長一定時,溶液的吸光度是吸光物質的濃度c及吸收介質厚度(吸收光程)的函數(shù)。
其常用表達式如下(式中ε為系數(shù)):
A=ε·c·l
紫外見分光光度計是基于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工作的常規(guī)分析儀器。根據(jù)光路設計的不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可以分為單光束分光光度計、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和雙波長分光光度計。
制定依據(jù)
本規(guī)程主要參照國家計量檢定規(guī)程《JJG178-2007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JJF1641-2017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型式評價大綱》及《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指導通則“04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擬定。
項目及技術要求
波長準確度≤±1.0nm(紫外光區(qū)),≤±2.0nm(500nm附近);
波長重復性≤0.5nm。
基線平直度≤0.01吸光度。
0%線噪聲≤0.1%,100%線噪聲≤0.5%.
吸光度準確度應符合規(guī)定。
雜散光<0.8%。
光譜帶寬≤標示帶寬±20%。
吸收池配對誤差≤0.5%。
檢測結果處理
自檢結果全部符合技術要求者,即為合格,可以使用。若檢測結果不符合規(guī)定,應重新調試儀器再進行自檢,符合規(guī)定后方可使用。
在使用分光光度計時,我們必須要注意一些使用后的維護,保養(yǎng),和一些基本使用注意事項,才能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分光光度計的使用維護:
1、使用的吸收池必須潔凈,并注意配對使用。量瓶、移液吸管均應校正、洗凈后使用。
2、取吸收池時,手指應拿毛玻璃面的兩側,裝盛樣品以池體的4/5為度,使用揮發(fā)性溶液時應加蓋,透光面要用擦鏡紙由上而下擦拭干凈,檢視應無溶劑殘留。吸收池放入樣品室時應注意方向相同。用后用溶劑或水沖洗干凈,晾干防塵保存。
3、供試品溶液濃度除各該品種已有注明外,其吸收度以在0.3~0.7之間為宜。
4、測定時除另有規(guī)定外,應以配制供試品溶液的同批溶劑為空白對照,采用1cm石英吸收池,在規(guī)定的吸收峰±2nm以內,測幾個點的吸收度或由儀器在規(guī)定的波長附近自動掃描測定,以核對供試品的吸收峰位置是否正確,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長作為測定波長,除另有規(guī)定外吸收度最大波長應在該品種項下規(guī)定的測定波長±2nm以內。
5、供試品應取2份,如為對照品比較法,對照品一般也應取2份。平行操作,每份結果對平均值的偏差應在±0.5%以內。
6、選用儀器的狹縫寬度應小于供試品吸收帶的半寬度,否則測得的吸收度值會偏低,狹縫寬度的選擇應以減少狹縫寬度時供試品的吸收度不再增加為準,對于大部分被測品種,可以使用2nm縫寬。
7、單色器是儀器的核心部分,裝在密封盒內不能拆開,為防止色散元件受潮發(fā)霉,必須經常更換單色器盒干燥劑。
8、光電轉換元件不能長時間曝光,應避免強光照射或受潮積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