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多學院 >
行業(yè)標準 >
環(huán)境監(jiān)測標準 >
GB/T 21228.2-2023 聲學表面聲散射特性 第2部分:自由場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測量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21228《聲學表面聲散射特性》的第2部分。GB/T21228已經(jīng)發(fā)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混響室無規(guī)入射聲散射系數(shù)測量;
——第2部分:自由場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測量。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7497-2:2012《聲學表面聲散射特性第2部分:自由場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測量》。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
——更改了圖1的標引序號說明5,將ISO17497-2:2012中的“接收器”改為“接收點軌跡(弧線或球面)”,使解釋更清晰。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科學院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7)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同濟大學、杭州愛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大學、鄭州宏森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東南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學、青島理工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呂亞東、李曉東、程曉斌、莫方朔、熊文波、蔣國榮、俞悟周、謝輝、張建勛、傅秀章、譚華、陶建成、徐欣、尹銚、劉碧龍。
表面聲散射程度在室內聲學的各種場合(如:音樂廳、錄音棚、車間和混響室等)中非常重要。室內散射和吸收的程度是影響室內音質的重要因素。本文件涉及散射表面的測量和表征。
GB/T21228擬分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混響室無規(guī)入射聲散射系數(shù)測量。目的在于描述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來自表面的聲反射偏離鏡面反射的程度。
——第2部分:自由場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測量。目的在于描述表征擴散表面質量的表面聲散射的空間分布特性。
GB/T21228的第1部分引入的無規(guī)入射聲散射系數(shù)與本文件描述的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描述聲散射的程度,后者描述聲散射的方向性均勻度,二者有相關性,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應用場合。
1.范圍
本文件描述了一種測量表面方向性擴散系數(shù)的方法。
擴散系數(shù)描述表面反射聲方向性分布的均勻性,是衡量表面聲散射特性的一個指標,用于向生產(chǎn)和使用者說明表面的聲擴散性能,也為室內聲學預測模型的開發(fā)人員和用戶提供信息。但是,擴散系數(shù)不適合直接作為室內的幾何聲學模型中現(xiàn)行擴散算法的輸入量。本文件還詳細描述了自由場中表面聲擴散特性的表征方法。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ISO266 聲學 優(yōu)選頻率(Acoustics-Preferred frequencies)
注:GB/T3240-1982聲學測量中的常用頻率(neq ISO266:1975)IEC 61260 電聲學 倍頻程和分數(shù)倍頻程濾波器(Electroacoustics-Oetave-band and fractional-octave-band filters)
注:GB/T3241-2010電聲學倍頻程和分數(shù)倍頻程濾波器(IEC61260:1995,MOD)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聲線 sound ray
自聲源點發(fā)出,跟蹤聲傳播的某一可能方向的線。
3.2鏡面反射 specular reflection
遵循斯奈爾(Snell)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注:鏡面反射能通過遠大于入射聲波長的剛性平面來近似得到。
3.3鏡面反射區(qū) specular zone由來自虛聲源的聲線所包圍的區(qū)域(即特定參考平面與圍繞參考平面邊緣的聲線以及接收點弧線或球面所構成的區(qū)域)。
注1:參考平面為剛性平面,具有與試件表面相同的投影形狀或占地面積。
注2:虛聲源到接收點的聲線穿過擴散體的位置為鏡面反射點(見圖1)。